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宝丰、郏县农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3月14日,在宝丰县商酒务镇孙官营村,今年74岁的刘大爷在家人的陪同下享受明媚春光。就在1个月前,刘大爷与“死神”擦肩而过。
2月14日下午,刘大爷在家中突然出现头晕、恶心并伴有呕吐等症状,且胸部感到不适。由于症状不能缓解,刘大爷来到村卫生室诊治。考虑到不排除有急性心梗的可能,医生立即为刘大爷进行心电图检查。经过宝丰县医疗健康集团胸痛中心值班医生远程会诊,初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该县县、乡、村三级胸痛救治体系的无缝对接及区域性紧密协作,为刘大爷畅通了“生命之路”。
积极组建紧密型医共体
(相关资料图)
刘大爷是宝丰县近年来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之一。
近年来,宝丰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健全医保、规范医药、创新医疗,积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据宝丰县卫健委主任、县医疗健康集团党委书记赵延军介绍,2020年该县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组建包括县中医院、县疾控中心等6家县级医院、13家乡镇卫生院、310个村标准化卫生室在内的县医疗健康集团,通过整合优化公共卫生资源,完善体制机制,实行网格化布局和规范化管理,变县、乡、村割裂式发展为一体协同发展。
在郏县,通过组建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县中医院、县二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和13家乡镇卫生院、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的医疗健康集团,该县打造了县乡村一体、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便捷普惠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
群众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3月14日上午9点刚过,70岁的邵秀玲脚步轻快地走出郏县堂街镇卫生院。“太方便了,现在看一次牙个把小时就能全部搞定。”邵秀玲说。而在以前,邵秀玲每一次看牙都要折腾近一天的时间,费时费钱。
邵秀玲之所以能够在乡镇卫生院享受到县级医院的诊疗水平,得益于郏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有力举措。近年来,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过程中,郏县积极推动政策保障、人力资源、医疗技术、公卫服务“四个下沉”,努力实现基层首诊。为让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强起来,该县通过4家县级医院帮扶乡镇卫生院共建科室37个,填补乡镇卫生院耳鼻喉、口腔、眼科等科室的空白;引导县级优秀医师下沉,常驻乡镇卫生院坐诊带教。
通过整合医疗资源、注重能力提升、加强医防融合,宝丰县已创建省级重点专科5个、市级重点专科4个,建立以111名知名教授为成员的外聘专家库,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县”。医疗健康集团深入推进“六大共享中心”建设,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深入开展“以科带院”“科主任下乡”“院科共建”等对口支援工作,大力推进基层胸痛、卒中、创伤“三位一体”救治单元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实现群众“小病不出乡”。同时,实行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管理,建设慢病管理中心,推进慢病预防“关口前置”,实现村民足不出户、服务到家。
出台政策办好民生实事
为管好用好群众的“救命钱”,宝丰县创新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从2020年开始实行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总额打包付费模式。医保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将核算出的医保基金数额按月统一打包支付给医疗健康集团,县医疗健康集团与县域内各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医保基金总额预付协议,对超出用药目录的预付资金实行总量管控,推进控费降价。
2021年以来,宝丰县相继出台《“五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慢阻肺、肺结核)二次报销管理暂行规定(试行)》《宝丰县外聘专家管理办法暂行规定》,县财政出资1200万元用于“五病”患者二次报销,出资400万元用于大病、疑难病症患者聘请省级以上专家,基本实现“五病”基础药免费使用,每年为“五病”患者节约住院费用2000余万元。“大病外聘专家”制度每年可将约1000例手术患者留在县域内治疗。
截至目前,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郏县初步取得了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提升和推动患者、医保基金、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回流的改革成效;宝丰县实现大病“有”专家、慢病“有”人管、基金“有”结余、群众“得”实惠、医院“得”发展、政府“得”信誉的实效,县域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群众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的愿望成为现实。
关键词: